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

杜忠誥

杜忠誥
1948年生,台灣彰化縣埤頭鄉人。
1964年,考入台中師專,在呂佛庭教授啟蒙下,開始學畫,為了落款,自覺字醜而發憤練習書法。
1979年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。
曾任國小、國中及建國高中教師。書法曾獲全省美展三度第一名,得永久免審查資格。
1982年11月,雙獲中山文藝獎及吳三連文藝獎。
1958年12月,假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辦首次書法個展。
1987年4月,以四十歲高齡負笈東瀛。
1990年2月,獲日本國立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。3月,在日本名書家今井凌雪與谷村義雄兩先生的聯名推薦之下,假日本東京銀座鳩居堂畫廊舉行「留日紀念展」。歸國後,獲聘為母校師大國文系兼任講師。隔年8月,個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。
1992年6月,考入台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班,繼續深造,專攻文字學。
1993年4月,獲行政院國家文藝獎。11月,被推舉為中華書道學會創會理事長。
1994年1月,個展於台灣省立美術館(今國立台灣美術館)。
1997年9月,假台北市何創時書法館舉辦「筆情墨韻  關懷弱勢」書法義賣展,福益實業公司助印專輯,得各界熱烈支持,募得款項千餘萬元,如數捐出,「唐氏症基金會」得以順利成立。
1999年5月,假何創時書法館演講「從董其昌書論談傳統書藝向現代轉換之可能」。
2001年7月,以《說文篆文訛形研究》通過論文口試,獲文學博士學位。
2002年2月,應澳洲自立快報吳豐山先生之邀,假雪梨華僑文教中心舉辦「筆歌墨舞」書法個展。4月,赴香港參加海峽兩岸四地書畫篆刻八人聯展。7月,赴舊金山參加廣東銀行太平洋傳統博物館主辦之「汪中 杜忠誥 歐大衛」書法聯展。博士論文改名《說文篆文訛形釋例》,由文史哲出版社出版。8月,應聘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兼任助理教授(下學期改聘為副教授),講授「中國書法史」及「書法藝術學」(翌年辭聘)。9月,升等為副教授。赴釜山參加「藝術˙記號˙言語」國際研討會,發表〈書法藝術與自我實現〉論文。11月,應林宗毅先生邀撰〈桃源在何許—林茂生書法初探〉,在「林茂生詩墨展」開幕日,假台灣大學圖書館專題演講。
2003年3月,假鴻展藝術中心舉辦「黑與白的對話」個展,專輯《研農心象》由蕙風堂出版。參加長流美術館主辦「時間的刻度——台灣戰後五十年作品展」。
2004年十二月,假歷史博物館演講「淬煉與蛻變——畫者的真容」。
2005年1月,參加「漢字與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發表〈漢字書寫的當代美學價值〉論文。6月,應呂佛庭先生點召,擔任其「遺囑執行人」之一。發表〈說文從「采」諸字篆文形體之探討〉論文。
2006年3月,應音樂學者林谷芳教授之邀,假國家音樂廳與國家國樂團合作演出「線性與意境」,作現場揮毫。10月,發表〈從情、理、法的角度看兩岸簡、繁體字〉論文。
2007年2月,率日知書學會成員赴首爾參加韓中「四門聯展」,並在「藝術殿堂」講演「書法藝術與心靈美感」。4月,應單文經院長之邀,赴澳門大學講演「書法的教與學」。10月,擔任政治大學董金裕教授主持之「通識講座」,講演「線條在說話---書法藝術賞析」。11月,參加謝里法教授主持之「省展六十年回顧與前瞻」錄音訪問。
2008年2月,為台師大藝術研究所博、碩士生及台藝大造形研究所合開「書法藝術學」課程。6月,應顏慶章先生邀至元大金控「登峰論壇」,講演「書藝中的生命意味」。

作品廣為中外收藏家收藏。歷任全國美展、中山文藝獎、國家文藝獎、吳三連文藝獎等評審委員、國立歷史博物館、台北市立美術館、高雄市立美術館、台灣省立美術館(今國美館)、國父紀念館等美術相關機構之展品審議委員等。
現為台師大國文系專任暨美術系兼任副教授。

「創作自述」
書法,是融漢字符號、氣韻與游戲三位為一體的毛筆書寫活動。它具有不許塗改、不容描摹,並要求瞬間一次性完成的「不可逆」特性。這種藝術特質,跟人類生命本身「無法再活一次」的存在本質深相契合。故毛筆書法不僅是一門足以展現個人才華與情趣的藝術種類,更是當代人類因「e化書寫」(電腦按鍵打字)所導致「知覺失落症」的一帖救治良方。筆者深信,唯有在「本質的回歸」與「創造的開展」中,人類才有可能完成其才學技藝與性靈同步成長的圓滿理境。

tuchungkao@yahoo.com.tw
杜忠誥官方網站
http://tu.rumotanart.com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